- 黄诗羽;
城市夜景照明作为城市夜间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繁华程度及生活面貌。高质量的城市夜景照明能为人们生活提供基本必要的休闲、娱乐、购物和交往等光环境。文章以云南省弥勒市为例,概括了弥勒市的夜景现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并针对其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从项目规划到实施落地提出了照明建议,具体到灯具的选型、灯具发光角度及其炫光控制,以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许汉顺;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照明系统作为提高行车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布局受到重视。高速公路互通区作为交通流转换的关键节点,照明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视觉舒适度,进而影响行车安全与交通效率。文章分析了高速公路互通区照明布局的设计标准与规范、照明设施类型与布局形式,总结了驾驶员视觉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探讨了高速公路互通区照明布局对驾驶员视觉舒适度的影响机制,最终结合实际案例与实验数据提出优化照明布局的策略,旨在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以提升高速公路互通区的照明质量,保障驾驶员的行车安全与舒适性。
2025年05期 No.20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 宋君忠;张长祎;朱海双;
文章总结了柔性直流供电的特点,分析了当前道路照明的供电特性与负载特性,并详细介绍了道路照明中柔性直流供电系统的设计要点。研究表明,柔性直流系统精确调节电压与电流,能够有效减少LED灯具的闪烁和不稳定现象,提升照明效果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025年05期 No.20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曹晓宁;
目前,医院照明系统面临能耗高、区域照明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医院的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对此,医院要注重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以降低能耗,满足医院内部不同区域的照明需求。文章结合物联网技术,分析医院照明系统节能设计的意义,并结合医院改造项目案例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提升医院照明系统节能设计水平,助力医院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医院照明系统节能设计提供参考,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No.20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张清良;
城市化浪潮下,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性符号,其外立面泛光照明工程不仅是建筑美学的延伸,还是塑造城市独特夜间形象的关键元素。然而,其施工环境高危、技术复杂,导致安全监理问题频发,亟待深入探究与解决。文章基于超高层建筑外立面泛光照明工程的特点,剖析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探讨相关安全监理要点,旨在为提升超高层建筑泛光照明工程安全监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与人员安全。
2025年05期 No.20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张君;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建筑照明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得以显现。文章分析了建筑照明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深入探讨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照明系统核心架构,以及物联网技术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以提高建筑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节能效率,改善用户体验,为建筑照明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指导。
2025年05期 No.20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刘婷婷;
在当今社会,消防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供电型消防应急照明是一种高效、可靠的照明方式,已被广泛采用。文章首先对该系统进行概述,接着总结设计原则,并深入分析该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实际应用,以期能对我国消防应急照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025年05期 No.20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张世岑;
文章聚焦民用建筑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设计,概括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和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设计标准,详细分析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疏散指示标志、配电箱和控制线路设计。研究表明,合理设计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能提升民用建筑火灾时的安全性,为人员疏散与消防救援提供保障。
2025年05期 No.20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罗美玲;李秀琴;阮耀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逐渐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LED照明技术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照明效率,还能为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作出重要贡献。基于此,文章概述了智能LED照明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分析了智慧城市对智能LED照明技术的需求,并深入研究了智能LED照明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具体应用。
2025年05期 No.20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张一楠;杨涛;
文章采用实地调研、案例比较等方法,系统考察了国内外高端商业空间LED照明应用现状,总结出照明设计与商业空间功能匹配度不高、能源效率低下与可持续性不足、光环境质量不稳定与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研究提出了采用基于功能分区的照明设计方法、应用智能控制系统、整合光环境与空间氛围等策略,并通过高端零售与酒店空间、文化展览与艺术空间等典型案例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精准的LED照明应用不仅能提升高端商业空间的视觉体验和功能性,还能实现能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高端商业空间照明设计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2025年05期 No.20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牛朝政;沈月;赵文轩;罗凌君;
文章采用上海市地方标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DB31/T 539—2020)中的测试和计算方法,对书写板灯的安装高度、相对书写板距离和自身安装角度进行调整,测量书写板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同时,对相同位置的照度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以期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找到书写板灯最佳的投射角度,为后期安装和使用教室书写板灯提供一定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05期 No.204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 魏宏;杨明路;
智能家居灯光控制系统作为智慧城市与智能家居深度融合的关键,其设计与优化对提升人居体验与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灯光控制系统设计,从系统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三大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构建可量化的多维度感知网络,实现从基础功能到个性化体验升级的技术跨越,为构建可扩展的智能照明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05期 No.20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 张权;
文章概述了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PLD),提出了CPLD时序控制算法设计、时序控制电路设计与CPLD输出电路的设计方案。测试表明,基于CPLD控制的智能灯时序控制电路设计提高了智能灯控制的时序稳定性与响应速度。
2025年05期 No.204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 王永恒;
LED灯具不但具有节能特性,而且使用寿命较长,能够满足绿色建筑的建设需求。在现代住宅建筑照明工程中广泛应用LED灯具,可以极大地提升建筑照明效果,满足建筑节能需求。文章介绍了LED灯具在住宅建筑照明工程中的应用优势与应用要求,并根据建筑照明工程施工要求提出了LED灯具的施工策略,以期为相关住宅建筑照明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程文东;
文章针对LED路灯接地系统设计与雷击防护展开研究,分析了LED路灯接地系统的设计要求、接地方式、接地体的选择与布置、接地线的选型与敷设,以及接地电阻的计算与降低方法。同时,结合雷击特性与危害,阐述了LED路灯雷击防护要点和雷击防护性能评估体系。结合案例分析可知,科学设计LED路灯接地系统与合理防护雷击能显著增强LED路灯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城市照明系统的可靠性。
2025年05期 No.20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 庞泽宏;
文章围绕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太阳能路灯系统中的集成应用展开研究,重点探讨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在智能启闭、环境感知与远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城市主干道、景区、园区及农村地区等典型场景下的应用模式,以期为构建高效、智能、低碳的照明控制体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2025年05期 No.20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王书昂;
智慧路灯是指在路灯上搭载各种传感器及感应设备,实现多功能集成的路灯系统。每一个路灯杆就是一个信号集成中心,可实现远程控制,节省资源。文章结合德州市S84(南外环)完善改造项目,详细分析了该项目智慧路灯的设计方案、节能设计和施工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领域提供参考价值。
2025年05期 No.204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 李丽平;
文章基于市场趋势与用户需求对LED照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基于个性化定制的LED照明产品的设计策略和开发策略。研究表明,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有助于平衡产品个性化与规模化要求,为LED照明企业在个性化定制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路径,进而推动行业发展。
2025年05期 No.20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于杰;
与传统的基于交流供电的LED智能照明系统相比,基于直流集中供电的LED智能照明系统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与维护成本,还能提供更加灵活且精细化的照明控制能力。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直流集中供电的优势,对基于直流集中供电的LED智能照明系统设计展开探讨,提出设计要求,并对其系统构成设计展开具体研究。
2025年05期 No.20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郝瑞兴;
文章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和物联网技术,设计实现了机场跑道照明智能监控系统,旨在解决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下问题。系统采用分层架构,感知层部署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灯具数据,网络层通过5G技术实现低时延传输,应用层集成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等深度学习模型。实验表明,系统的光强异常识别准确率达97.60%,故障定位时间仅需42.5 s,定位误差控制在3.8 m内,寿命预测误差不超过19 d,整体可靠性达99.94%,较传统方式有显著提高。
2025年05期 No.20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李白;
智能照明系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因具备极强的环保性能而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概述了智能照明系统的功能及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智能照明系统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对照明设备进行智能化管控,进而降低能源的消耗。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满意度,还契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
2025年05期 No.204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郑志军;
在电力工程领域,智能照明系统具有节电增效的功能,能够根据环境、时间、人员等自动调节系统达到节能要求的同时提高照明效果,与传统照明系统对比优点十分明显。文章聚焦智能照明系统提出了节能效果定量评估方法,重点分析了智能照明系统在现代电力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了当前智能照明系统在现代电力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研究表明,智能照明系统将助力电力工程事业朝着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力量。
2025年05期 No.20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林智荣;
在工业生产中,照明系统能耗巨大,影响生产成本。对此,文章阐述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工业厂房中的应用,最后进行效益评估。研究表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节能降耗、控制成本效果显著,不但提升了员工工作环境舒适度,而且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突出,在工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2025年05期 No.20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 于黎黎;
文章构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照明系统架构,利用控制模型实现了高效能与高质量照明,结合粒子群算法在动态调光和灯具布局优化上取得显著成效。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在节能效率、光照均匀度和灯具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均有突破。
2025年05期 No.20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 王豪;徐剑彬;
随着工业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传统照明系统无法满足现代化电厂的智能化管理与高效节能需求。文章分析了智慧照明管理系统-电力线通信(lighting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LIMS-PLC)的技术优势,结合深圳某新建电厂项目实践,对LIMS-PLC照明控制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实践表明,电厂应用该系统后,设备维护效率提高了40%,照明能耗降低了35%,为电厂智慧照明系统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方案。
2025年05期 No.20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张启元;
传统照明系统采用开环控制,无法根据环境光强或人员活动实时调节照明的亮度和开关,而应用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技术可以实现对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文章围绕某智能馆智能照明控制工程,系统分析基于CAN的智能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供类似工程建设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柴学勇;
智能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工程监理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战。基于此,文章聚焦动态调光、场景联动、故障预警三大技术特性,系统梳理设计审查、施工管控、验收测试三阶段监管要点,针对性提出制度优化、技术升级、人员培训的协同改进路径,旨在为解决协议兼容性差、调试数据追溯难等共性难题提供实操指南,为提升智能照明工程质量管控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5期 No.20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王正方;
文章介绍了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深入分析了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包括数据驱动故障诊断方法、模型预测故障诊断技术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识别方法,并讨论了故障诊断算法的优化与实际应用,旨在为智能电网中电力设备的运行监测与维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推动智能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
2025年05期 No.204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 张悦;吴桐;杨正扬;
文章基于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的多模态语义模型,引入YOLOv4网络模型,结合设计要求对其进行优化创新,将配电网故障数据信息生成知识图谱,创新性地将YOLOv4目标检测算法与知识图谱相结合,建立了配电网设备故障诊断模型。试验证明,文章模型检测结果精准,且能够结合故障原因给出切实可行的修复措施,具有检测速度快和便于操作的优点。
2025年05期 No.204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张利平;
文章设计了一种电力设备智能监控与故障预警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和先进传感器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融合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光纤和ZigBee通信,确保数据稳定;运用支持向量机和递归神经网络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现故障诊断与预警。研究表明,在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中应用该系统,可显著提升故障识别率、预警准确性和系统可靠性,减少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2025年05期 No.204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赵克敏;
不同地域的地理特征差异大,再加上日益增强的电磁环境,给运维检修工作增添诸多难题,形势严峻。文章深入分析了复杂环境下一次设备及电力线路运维检修所面临的各种难点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提高一次设备及电力线路在复杂环境下的运维检修水平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2025年05期 No.204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莫羡然;
文章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继电保护装置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分析故障类型和特征,探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预测方法,并构建数据驱动与物理模型融合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方法优于传统方法,为故障诊断与预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2025年05期 No.204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 苏晓林;刘亮;
在配电线路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及时且精准地检测出故障隐患具有关键意义。基于此,文章剖析了红外测温技术的基本原理,探究了红外测温技术在配电线路状态检修中的应用现状、应用方法,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期为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提供高效、可靠的理论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张向成;
红外线带电检测技术能够在变电运维中实时监测设备的温度分布,快速发现潜在故障,并准确地定位电阻损耗、接触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局部温升。基于此,文章以某110 kV变电站断路器异常发热故障为例,系统阐述了红外线带电检测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全流程应用。利用FLIR T1020热像仪捕获C相套管顶部法兰连接处异常温升,结合红外图像确诊故障原因为接触面劣化、应力松弛与涡流损耗叠加。实践表明,该运维策略使变电站设备缺陷检出率提高,供电可靠性显著增强。
2025年05期 No.204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宋欣杰;金一鸣;
近年来,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 AR)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和沉浸感,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AR技术可以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无缝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信息展示和交互体验。在电力行业,AR技术的应用为变电运检工作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文章以基于AR技术的变电运检远程协助平台框架设计为切入点,针对功能模块设计展开论述,并讨论其实际应用效果,供相关人员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刘鲁运;代馨田;
为提高电力配网雷击故障的智能诊断与精准定位能力,文章基于电力配电网雷击故障的概念,设计了一款电力配网雷击故障智能诊断与定位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与验证。研究表明,现有人工巡检方式存在响应滞后、定位精度低等问题,需引入电力配网雷击故障智能诊断与定位系统,该系统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在故障诊断与定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025年05期 No.204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 袁博;许松林;
文章概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电能计量数据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了电能计量数据异常类型及成因,重点研究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电能计量数据异常识别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和基于数据融合的创新方法,并运用实验验证了基于数据融合方法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数据融合方法在准确率、召回率、F1值和误报率等指标上表现最佳,能有效识别复杂异常行为,提高检测准确性。
2025年05期 No.204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 郭嘉奇;
文章基于智能电能表的零序电流误差问题,分析了零序电流误差的主要成因,包括电磁干扰、硬件特性、安装环境等因素,介绍了零序电流误差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常见的误差修正方法,以期减小智能电表零序电流误差,推动电力系统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
2025年05期 No.204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袁瑜;
智能研判逻辑可以实时监控配电网状态,迅速识别故障点,并结合电网拓扑优化调度指导抢修工作。主动抢修方法通过提前对故障区域进行精确划定,减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同时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文章主要针对配电网故障智能研判逻辑和主动抢修方法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增强电网的抗风险能力,为电力供应的持续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年05期 No.204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王荣祥;
文章介绍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蓄电池、飞轮、超级电容三类储能技术的原理、特性及适用场景,探讨了储能技术在电力调峰、电能质量控制及负荷响应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储能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光伏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2025年05期 No.204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 鲜旭魁;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双碳”目标的推进,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厂用电优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基于新能源场站厂用电率偏高与设备能耗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对风电光伏系统厂用电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风电光伏系统厂用电构成,总结了风电光伏系统运行特征与消耗规律,提出了基于源网荷储协同的多时间尺度优化方案和厂用电率评估指标体系。工程应用结果显示,风电光伏系统厂用电优化方案可有效降低厂用电率,提高新能源场站的运行效率,对完善新能源电站运行管理与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5期 No.204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李屹松;
在当今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微电网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光伏储能系统作为微电网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充放电控制策略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文章对微电网工程项目中光伏储能系统存在的充放电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光伏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沐永生;侯深;潘云;
针对光储系统并网功率波动问题,文章提出了光伏限功率控制策略和储能充放电控制策略,并结合灰狼优化算法对储能配置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光储系统并网功率波动平抑策略与储能配置优化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并网功率波动越限概率,并显著减少弃电量和储能系统充放电操作次数。
2025年05期 No.204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陈泉;
风光耦合电解水制氢技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力来分解水产生氢气,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开辟新的途径。基于此,文章基于风光耦合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特点,对其在光伏发电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其在光伏发电中的应用。
2025年05期 No.204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张经纬;贺鹏;刘双志;
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光伏发电日益重要。文章以新疆喀什疏附县光伏电站为例,分析其建设中采用多项节能措施。评估结果表明,该电站通过运用高效N型双面半片单晶组件,优化光伏阵列布局与系统效率,并集成储能系统与智能监控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系统能效。同时,结合节能考量、荒漠治理,运用节能辅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发电环境稳定性,使发电站运维管理更加便利。
2025年05期 No.204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张学诚;
文章从光伏发电系统和电气系统两个方面对设计方案展开研究,同时对总平面进行全面排布,并从资源与环境、工程地质与经济三个方面对景泰县光伏电站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研究表明,景泰县具备建设光伏电站的优越条件,具有开发价值。
2025年05期 No.204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杨朝忠;
针对复杂山地环境下光伏发电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定位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故障点精准定位方法,融合变分模态分解与小波变换技术,提取光伏系统线电压信号的故障特征,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对故障模式进行动态模拟与预测。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建立故障预测数学模型,分析发电单元效率判据与功率差值,实现故障点精准定位,并结合试验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故障点精准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小于0.13 m,故障识别准确率达100%。该方法通过智能运维架构整合设备层、控制层与数据平台,优化了多维数据融合与虚拟交互机制,解决了山地环境设备耐候性、数据异构性等难题,故障检修效率提高40%以上。
2025年05期 No.204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 刘启鹏;
为解决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中存在的高波动性问题,文章提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贝叶斯最小二乘法(gated recurrent unit-bayesian least squares, GRU-BLS)的超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构建GRU-BLS数学模型,GRU提取光伏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特征,BLS进行回归预测。同时,分析其预测流程,以提高超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准确性。结合案例分析可知,相比传统预测方法,GRU-BLS能显著提高预测精度。
2025年05期 No.204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 林旭清;
加强电网调频技术的应用,能避免电网频率波动对电力设备的影响,降低经济损失。为此,文章基于光伏发电中的电网调频问题,分析了光伏发电中的电网调频技术及其应用价值,并从LED照明负荷的电气模型角度出发,对电网调频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促进我国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5期 No.204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赖丽琴;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并网规模不断扩大,其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影响备受关注。文章深入剖析新能源并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针对谐波和瞬时电流增加、电压与频率波动增加、无功功率调节需求增加和其他影响提出针对性策略,旨在为解决新能源并网电能质量问题提供全面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 曹杰文;
随着能源转型加速和“双碳”目标的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因灵活、清洁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后,虽能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提高供电可靠性,但也改变了配电网功率流动和电压分布,进而影响线损特性。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线损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线损优化措施,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案例数据表明,线损优化措施能有效降低线损。
2025年05期 No.204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 任东风;彭明江;罗磊;李修鹏;刘行波;
光伏发电功率具有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等特性,其大规模的并网将会对电网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冲击。针对此,文章基于光伏配电网运行架构提出一种虚拟控制方法,在配电网台区设立储能单元,同时在储能接口换流器引入虚拟同步控制,进而实现台区电网惯性响应及一次调频功能,并抑制光伏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冲击。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所提方法在配电网台区虚拟控制方面效果显著。
2025年05期 No.204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 刘公泰;
构建并实施标准化制造体系对于提高光伏逆变器与储能变流器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标准化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阐述了标准化制造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重点研究了光伏逆变器与储能变流器标准化制造体系构建要点,并提出了实施策略,旨在为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05期 No.204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刘娜;杨欣婷;赵彩甜;
为解决智能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款光纤差动保护装置,从光纤差动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入手展开研究,以保证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工作过程中的准确性。经过试验分析,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在不同工况下能准确识别故障,灵敏度高,在复杂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2025年05期 No.204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雷伟华;
文章针对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中人工经验依赖性强、多设备协同适配困难及动态响应不足等问题,系统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中的应用,并以某500 kV枢纽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二次设计的数据驱动能力与标准适配性,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场景下的智能化设计提供可行路径。
2025年05期 No.204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李小燕;曹杰文;
文章分析了充电桩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电能质量、网损和可靠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场景下的影响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规划布局、优化运行控制、优化源网荷储协调及融入需求侧响应等策略。仿真验证表明,以上策略均能有效提升配电网供电质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为充电桩接入配电网的规划、运行管理及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05期 No.204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黄志强;
文章深入探讨考虑设备老化因素的电力系统调度优化与可靠性提升策略,分析了设备老化对电力系统调度优化和可靠性的影响,综述现有调度优化方法并提出新模型与算法,设计了可靠性提升综合策略。仿真与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与故障率,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与可靠性,为应对设备老化带来的挑战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许松林;
文章概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储能系统的分类与功能,总结了配电网线损的定义与分类,以及线损计算方法,系统性地探讨了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并基于某地区配电网实际数据构建仿真模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可显著降低配电网线损率,仿真结果与实证分析高度吻合,验证了储能系统在降低线损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及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了电力系统高效、经济、稳定运行与发展。
2025年05期 No.204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俞力;
10kV配电线路作为现代电力传输的关键环节,其谐波治理与节能降损对于提高电网效率、保障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明了10kV配电线路谐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探讨了谐波治理措施与节能降损措施,旨在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网稳定性。
2025年05期 No.204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潘健;袁成胜;陆丽娟;万如一;
传统人工巡检存在效率低、风险高、盲区多、信息不完整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电网发展需求。基于此,文章提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点云数据的获取、预处理、计算进行细化分析,并以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例,分析其具体应用,以期提高架空输电线路巡检的质量和效率,确保输电线路稳定运行。
2025年05期 No.204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 杨乐;卢强;郑罡;南钰;
文章概述新型环保电力电缆材料的性能指标,探讨工艺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以及环保性能测试方法,重点研究了新型环保电力电缆材料的改性技术与制备工艺。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方法,验证了新型材料降解率与碳排放的优化效果,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证实其在极端温变、腐蚀环境中的稳定表现。最后,进一步提出成本控制与标准化检测流程等建议,旨在为特种电力设施绿色转型提供可行性方案。
2025年05期 No.204 209-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张笑语;李小燕;
分段同步接入技术能优化低压电缆带电敷设流程,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性。文章基于低压电缆特性、带电敷设原理和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同步接入的低压电缆带电敷设方法,并分析了分段同步接入技术的设计与实现。实验验证表明,该技术可将总敷设时间缩短至传统方法的一半,并且显著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2025年05期 No.204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 杨永峰;倪娟娟;苏丹萍;杨安琪;冯嘉莹;
文章基于相关标准,介绍了架空光缆接续和余缆盘留装置,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带扣式光缆接续和余缆盘留及其组合装置的结构和主要部件。该装置包括双层外盘式余缆架、2个密封不锈钢接头盒和可调节带扣式不锈钢带抱箍,有效增加接续装置承重力和光缆接续容量,特别适用于光缆线路T接、Y接、Π接、分支接等接续场景,为冗余光缆的规范化布放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
2025年05期 No.204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 张宇;
医疗建筑作为24 h不间断运行的公共建筑,其能耗问题突出。文章结合工程设计实例,阐述了医疗建筑在供配电系统、建筑设备、照明等方面的电气节能设计要点,总结了设置分项计量、治理谐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电气节能设计要点,以期减少建筑能源浪费,降低医疗建筑运行能耗。
2025年05期 No.204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吕季航;
近年来,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降低能源消耗,也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针对建筑工程电气节能设计基本原则和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5年05期 No.204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胡海;王骞;毛鹏飞;王雨菲;连翠;
为推动电力工程的高质量发展,相关人员可引入物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好大数据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等前沿技术的作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文章主要探讨了电力工程建设阶段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包括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 cation,RFID)技术、5G和大数据技术,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电力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古嘉琪;
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与人工智能应用于电力辅助基建中,能够大幅提升基建项目建设质量,并为打造智慧化电网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5G与人工智能在电力辅助基建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具体应用展开了深入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5年05期 No.204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卢佳;胡强;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社会总体用电需求不断增加,输变电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随之持续增长,这对输变电工程施工风险识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文章首先阐释输变电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分析其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来源与类型,然后具体探讨了各项风险的辨识方法,最后结合具体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完善防护设施、规范作业流程、强化设备管理、改进施工方案等,为输变电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效建议。
2025年05期 No.204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李小双;
文章针对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链路调试进行分析,介绍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架构与功能,概述通信链路类型与技术特点,分析了通信链路调试流程、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及其可靠性提升策略。实践表明,可靠性提升策略可显著降低通信中断、数据丢失和误码率,提高系统可用性,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具重要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No.204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 张磊;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电力系统面临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频率稳定性与调度复杂性挑战。文章针对传统电力系统在频率稳定性与经济调度中的不足,提出基于动态响应与优化调度的协同技术框架。在频率稳定性增强方面,构建频率动态响应模型,利用同步发电机惯量响应与负荷阻尼特性融合,建立频率偏差的动态抑制模型,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使新能源渗透率30%的区域电网频率最大偏差降低68.7%;在经济调度方面,设计基于成本最小化的经济调度模型,集成超短期负荷预测与实时频率校正机制,实现日均运行成本降低12.7%。该研究验证了智能算法在稳定性保障与资源优化中的技术价值,为构建弹性电力系统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2025年05期 No.204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刘淑君;
文章基于云计算对电力系统现有架构进行分析,并提出混合云架构设计、服务化改造设计、智能调度机制设计和安全增强体系设计等优化方案。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架构在资源利用率、任务处理时延、故障恢复时间、总拥有成本和安全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为电力信息系统架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No.204 24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 付云宽;
文章概述了供电系统的构成、能耗现状与节能需求,阐述了动态电压调节技术的原理、实现方式及应用场景。为科学评估动态电压调节技术的节能效果,构建了能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与关键指标。基于动态电压调节技术的能效评估采用具体评估方法与实例分析,揭示了动态电压调节技术在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能,为轨道交通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025年05期 No.204 24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宋帅;
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强、智能电网调控压力大的问题,文章对智能电网、电力储能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介绍了常见的储能系统,并深入分析了电力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涵盖电力储能技术在低压配电网、电网侧、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和虚拟电厂等方面的典型应用,总结了电力储能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电网规划人员及储能系统建设提供技术参考与决策依据,助力构建安全、高效、灵活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5年05期 No.204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施卫;
文章分析了目前常见的计量装置,明确电能计量的精度标准与校准机制、智慧电网对电能计量技术的核心需求,重点探讨了电能计量技术在智慧电网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智慧电网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5期 No.204 25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段中平;付阳;庹勇;
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能源领域,电力系统正经历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的范式转变。新型智能电表突破传统计量边界,以每秒级数据采样频率捕捉负荷细微波动。文章基于需求侧响应机制和计量核心技术,深入探究计量技术在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中的应用,包括动态电价响应、自动需求响应和分布式电源响应,并开展干预实验对计量技术在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中的应用进行论证。
2025年05期 No.204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